从自发自醒运用文化元素
到自觉自为发展文化产业
努力扬起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
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旅集团”),是省政府授权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与资本运营机构。近年来,陕旅集团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全产业链发展”带动下,践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走过了“文化自醒”“产业自觉”“文旅融合自为发展”三个阶段。近五年,陕旅集团取得了营业收入增长3倍,净资产增长8倍,利润增长13倍,拥有两家挂牌上市公司,58家企业高效运营的业绩。2017年,陕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利润总额1.84亿元、净资产40亿元,在文化旅游行业营业收入超过净资产,这是一张漂亮的财务报表。
一、立足文化、深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举措
一是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全系统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陕旅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承接了我省30个重大文化项目中的8个项目。陕旅集团加大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层开发,综合利用科技等创新方式,使文化资源从“静态展览”转向“活态传承”。当前,文安驿古镇、白鹿原影视基地、两汉三国一期诸葛古镇已建成开放,岐山周文化景区将于7月正式运营。各具特色的文化项目,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文安驿古镇通过展现驿站文化、道情文化、窑居文化、知青文化,已成为全国文学艺术家、画家采风体验基地。白鹿原影视文化基地以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为文化载体,通过关中建筑、电影场景、民俗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关中文化。因此,游客量持续增加,去年第一个经营年度,在不收门票的情况下,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二是打造旅游演艺陕军,助推全系统文旅产业的提档升级。陕旅集团凭借《长恨歌》、《延安保育院》等文化演出方面的成功经验,在黄河壶口、法门寺等景区,通过文化嫁接,策划打造文化实景演出,以此加大对传统景区的改造提升,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和景区参与度。从黄河壶口的《黄河大合唱》到法门寺的《法门往事》,再到海南三亚槟榔河的《红色娘子军》,陕旅集团实景演出主题涵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多样元素,高质量的艺术表现力震撼着观演者的心灵。到2018年年底,陕旅演艺将累计推出大型实景演出10台,其中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演出有3台,投资额超1亿元的演出有3台。陕旅集团用产业化的形式展现了文化自信,大踏步进入全国旅游文化演艺第一方阵。
三是探索“旅游 文化 影视”,探索旅游电影类型片,彰显“文化陕西”。陕旅集团以文化为基础,自2012年推出院线电影《白鹿原》后,逐步探索“旅游 文化 影视”新路径。先后推出特种3d巨幕电影《黄河》《黄土高原》《大关中奇幻之旅》,在集团旗下景区免费放映。当前,陕旅集团围绕关中的旅游电影《长安假日》已经破题,在陕南拍摄的旅游扶贫电影《第一书记》将于下半年在央视电影频道首播,陕北旅游院线电影《再见吧,我的爱人》(暂定名)将在年内完成制作。
二、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考
一是用文化延伸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产业附加价值。“京西沪桂广”是我国改革开放初向外宾推出的黄金旅游线路,陕西旅游的优势在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鲜明的民俗文化。文化与旅游结合,既是利用旅游壮大文化产业,也是强化旅游中的文化体验和产业属性。结合陕旅集团情况来看,在唐乐宫演出近30年的仿唐乐舞随着旅游产业的升级,2016年改版为故事性强、历史文化鲜明的演出《大唐女皇》,每天观众爆满,高峰时每天演出三场次。在白鹿原影视城,陕旅集团以柳青、陈忠实、吴宓、杜鹏程等为代表的为陕西当代十位文化大家塑造了铜像、石像,这在全国是第一家。因此,“陈忠实老宅”的《白鹿原》小说年销售近6000本,实现收入24万元。
二是尊重市场规律,创造文化消费。陕旅集团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从形式到内容到专业队伍到建设到发展的专门机制,并在营利模式、营销模式、融资模式上的探索出了一些成熟做法。例如,尽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文化内容,体验类节目时长基本控制在60分钟左右,秉承“文化、欢乐、慈爱”的理念,力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契合统一。同时,在省旅发委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陕旅集团在相邻省份举办了多场推介活动,如“豫见陕旅”“蜀畅陕旅”,活动将演出、美食、影视、科技融为一体,形成了良性联动促销机制。
三是明确发展要求,加大专业团队的培养与合作,保持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旺盛动力。目前,陕旅集团在省内外有20余个项目在建,面对庞大的运营和建设任务,人才培养和团队打造尤为重要。陕旅集团通过突破单一团队模式,加大与国内外顶尖团队的合作。在设计方面,积极组织世界一流的设计团队如美国aecom、英国阿特金斯、澳大利亚的iapa参与设计。在文化产业上,先后与李悍忠、金铁木、梅帅元等团队联合创作,多角度阐释文化内涵。陕旅集团近几年每年在吉林、河南等地招聘演员400到600人,而且优中选精,打造了在市场上“立得住、演得久、传得开”的精品之作,构建陕旅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三、从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的挖掘走向丝路文旅产业的发展
一是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文化载体。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陕西凭借地缘优势,在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枢纽经济的构建中迎来又一次全新的发展。陕旅集团和沣西新城管委会共同策划筹建丝路风情城项目,以通过文旅创新,产业复合的形式阐释丝绸之路融合、动态发展的文化实质。丝路风情城项目占地约4100亩,拟打造为集体验旅游、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丝路文化旅游目的地。丝路欢乐世界作为丝路风情城的核心板块于去年开工建设,该项目借鉴法国主题公园狂人国,将打造一个展现亚欧各国特色的实景演艺主题公园,再现丝绸之路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其中,《马可·波罗》实景演出开启威尼斯和丝路风情城同时策划、同时创排的双城模式,为“一带一路”起点和端点树立一个新的文化标杆。
二是注重地域和民族文化挖掘,推广多元产业模式。陕旅集团在旅游演艺项目发展中,通过深挖民族文化核心,集中展现地域文化和民族元素。当前,陕旅集团在海南三亚,与北京春光投资集团、海南三亚市政府合作打造 “文化演艺 景区”、“文化演艺 餐饮”、“文化演艺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三亚槟榔河黎族景区,项目占地10平方公里,将为三亚市场带来差异化文旅产品,景区内实景演出《红色娘子军》已于2018年2月12日试演,7月1日公演。
在广西桂林陕旅集团策划打造《象山传奇》,并配合打造演艺文化公园。通过这一举措,陕旅集团将探索在全国三十多个省会城市推广文化演艺配套产业的复制模式,我们也希望省属其他文化企业与陕旅集团合作,共同实现文化走出去。
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平台。省委宣传部提出要在全省建设100个文化产业园区,陕旅集团在建及运营的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探索将项目打造为文旅园区平台。在金延安·圣地河谷、白鹿原影视城、诸葛古镇、岐山周文化景区,通过招商、股权多元化、建立期权制等方式,吸引当地的文化创意大军进驻,共同丰富项目内容、提升文化价值。
四是加大供给侧改革,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全要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的带动。陕旅集团在转型中,应势而为一直努力在新的旅游趋势中寻求发展。2013年搭建了陕西最全面的互联网旅游平台——骏途网,自上线至今已累计服务500余万人次,并在三板上市,为我省智慧旅游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搭建奠定了基础。陕旅集团托管的陕西旅游产业基金,项目投资已覆盖7个省市,扶持了一批文旅中小企业发展,当前基金已从2014年末设立时的4亿元种子基金发展成为现在的439亿元管理规模,有效突破了文化旅游企业融资难的障碍。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公布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经在路上。构建文化陕西、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丝路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产业带动、团队培养、品牌输出、努力地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文化旅游制高点,陕旅集团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