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从今天起,小编将推出民法典系列报道,跟大家聊一聊民法典中的热点话题,探讨民法典跟我们每个人到底有什么关系。
1、为什么要编纂民法典?
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有276部,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民事或涉民事法律。我国的民事法律长期采用单行法立法形式,这使得各个单行法之间难免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增加了市民学法用法的难度,也使法官在司法裁判中长期面临找法的困难。
通过民法典编纂,可以将分散的民事法律规范形成完整的、有逻辑性的体系架构,可以针对性地回应现实问题和时代要求。有利于妥善处理单行法律间的冲突,有利于实现法典在手、找法不愁,有利于通过统一规则,解决同案不同判、同法不同解的问题,有利于市民学法用法。
著名法学家、民法典起草组成员王利明表示,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民社会的百科全书。“典,有典范、典籍之意。”民法典所规定的是民事法律中最基本的规则,法典化即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实现体系化的过程。同时,民法典又以“民”命名,这意味着它要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权益、体现人文关怀。
2、民法典的体例结构有什么特点?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民法典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相较于法国民法典三编制和德国民法典五编制,我国民法典是将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独立成编、合同编发挥债法总则的功能,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典,七编制是我国民法典的重大创新和特色。
我国民法典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民法典正式实施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9部法律将同时废止。
3、民法典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它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它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它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4、民法典有哪些时代特色和创新?
王利民指出,民法典从五个方面反映了时代特色和制度创新:一是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回应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科技发展对人格权保护的需要;三是回应了国家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需求;四是回应了风险社会的时代需要;五是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著名法学家、民法典起草小组成员王轶指出,民法典是一部权利保护的总篇章,回答了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回答了人类如何看待人、家庭、社会、国家、人类、自然等问题,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
在新编纂的民法典中,“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如强化对胎儿利益的保护,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宣示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规定成年监护制度,增设专章规定居住权,以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等等。同时,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草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对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到期、高空抛物坠物、性骚扰、手机app收集个人信息等社会热点和百姓关切的问题,民法典均进行了直接回应。
民法典的通过与施行将掀开中国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提供基本遵循,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和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