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的故事讲给西方世界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通过影视的方式诉诸于普通人的情感,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6月17日,作为由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工商联、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共同主办的“2019创新驱动与合作发展论坛”重要分论坛之一的“文化旅游论坛”在西安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文旅界专家学者、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围绕探索文旅融合的电影表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文旅产业的互联网创新支持等展开讨论,为影视及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建言献策。
影视作品的大功效不容忽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文化和旅游自古以来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著名导演徐克表示,陕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仅秦、汉、唐三朝就为这里留下了宝贵的资源,这是影视创作的宝库,也是旅游的宝库。谈到旅游景区与影视、与动漫的关系,徐克认为,在景点建设上,要注重打造更有气质和内涵的项目,实现历史文化体验与游客情感上的共鸣。徐克建议,要注重历史,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强ip吸引力,推动文化和旅游的紧密结合。
“毫不讳言地讲,中国几十年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人所知,中国在西方眼里仍旧是个谜。而直观描绘普通中国人生活、爱情、挫折及挑战的电影、电视节目,则是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便捷而动情的方式。”国际著名导演、奥斯卡评委会成员柯文思表示,“中国需要有效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一个人性化的视角能把中国故事更好地带向世界。”柯文思表示,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有效讲述自身的故事,传递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那么世界和未来就会站在它的一边。
“电影是对文化的生动诠释,也是促进旅游发展的显著动力。”陕旅集团总经理任公正表示,要积极探索“旅游 文化 影视”的发展模式。陕旅影视公司已经出品了《白鹿原》等院线电影,打造了《黄土高原》《黄河》等3d特种电影,电影与旅游结合形成的规模效应已经初显。随着电影产业边界的无限延伸和旅游行业元素的迅猛增加,跟随电影去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将引领新的潮流。
以大融合推动文旅全产业链发展
对于传统影视产业而言,其最基本的产业链包括产品的生产制作、发行和放映环节。而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影视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向前端和后端扩展和细化,除影视投融资、影视衍生品开发外,以影视基地为代表的文旅项目也成为大众选择文化体验的出游目的地。
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表示,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影视城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商业模式。目前,以横店影视城为代表的影视基地,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态。“文旅融合调整影视产业链,完善了市场结构,要以前瞻性的眼光打造综合性影视城,要通过文创产品、影视周边、文旅融合共同优化影视产品产业格局。”张阿利说。
文旅建设应有大融合的观念,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的结合,也体现在与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终身教授李百炼以眉山太和智慧生态都市田园建设方案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苏东坡(东坡文化)的展示窗口,建设起以生态和产业为支撑的文旅都市田园。“文化要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从而凸显出生态对于文化、对于文明的塑造价值。”李百炼说。
“‘文化和旅游’不应是一个偏正式的结构,不是用文化来修饰、服务旅游,要摒弃文化成为旅游修饰语的习惯性看法。”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文化和旅游的有效融合,是要实现两者在产业链上的整合和循环。
作为本次“文化旅游论坛”的主办方,近年来,陕旅集团在文旅融合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陕西白鹿原影视城、诸葛古镇、中国·周原、文安驿、黄河壶口、四海唐人街、丝路风情城、延安圣地河谷等一批践行文旅融合的重大项目落成。同时,陕旅集团还打造了《长恨歌》《延安保育院》《12.12》《黄河大合唱》《红色娘子军》等一批艺术水准高、舞美效果好、文化底蕴深厚的实景演艺,文旅融合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和品质服务。
“创新驱动新势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文旅工作者阔步前行的初心和旗帜。”陕旅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陕旅影视公司执行董事王汉琳说,“‘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通过‘影视 文化’‘影视 旅游’‘影视 科技’等多元形式,讲好陕西故事,在世界的舞台上传唱中华文化。”
借助互联网创新推动文旅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城市的定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新媒体、新业态、新经济都可以是城市形象、角色转换的“加速器”。对此,张阿利表示,影视产品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充分挖掘影视拍摄地的文化价值,延伸“后电影”时代的电影衍生产品的空间,是当前影视旅游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短视频、直播等移动互联网产品也将在文旅融合方面发挥显著作用。陕西应当抓住“丝路新起点”建设的关键契机,积极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推出有地方特色的影视作品,构建系统的影视旅游文化产业链,形成独特的文旅融合品牌。
分散的海量创意和海量的小众需求在传统产业发展机制下是没有商业价值的。而在互联网环境中,分散的海量创意和海量的小众需求,可以实现无成本的无缝对接。对此,魏鹏举建议,要积极发展适合特色文化旅游的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从文化众筹到文化众创的发展。
文化学者肖云儒在发表题为《文旅融合的陕西探索》的主旨演讲时表示,陕西要力促资源到产品的多级转化,深度开发新产品,精心打造丝路电影,力促西部电影国际化。“打造丝路电影,陕西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优势,就是丝路新起点及丝路遗产极为丰富的优势。”肖云儒指出,在历史场景的原发地演绎历史故事、唤醒历史记忆,这是陕西在丝路电影拍摄、演艺项目及文旅景区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竞争优势。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表示,丝绸之路主题影像作品不但要运用多语种扩展传播途径,而且要注重通过网络传播,实现影视带动旅游、促进文化认同,从而推动民心相通,助力“一带一路”。